第(2/3)页 他摆了摆手:“咱们节目里可千万别拿我卖惨,卖惨环节已经过时了。” “咱们的节目又不是比赛节目,没必要卖惨,你卖惨也没用了,反而显得矫情,老老实实做节目就好了。” 杨树才二十五岁,这时候就以强调曾经吃多少苦来凸现成就,听着就让人不舒服。 他想了想,觉得自己刚才用词也不妥:“我们节目分四组进行辅导,我的意见是不要使用‘导师’这个词,如果在指导育人方面没有一定成就,恐怕配不上这个称呼。” “这几年综艺节目都这么叫,不叫导师叫什么?” “我们节目起到的作用是辅导,还是叫辅导员比较谦虚。” 涛姐赞同:“我们办这个节目,最终考出来多少人是未知数,还是谦虚点比较好,就叫辅导员。” 杨树把具体计划说了:“节目分三组或者四组辅导员,每组的学员不要太多,五个左右比较合适,多了辅导不过来。” 艺术辅导最适合一对一,一对五就算是上大课了。 这种培养选拔类节目通常都是分四组,人数控制在二十人左右,足够热闹又不至于令观众记不清人头。 他还特别强调:“既然搞成节目,肯定有一定评价机制,激励学员们进步,但是咱们不能像其他选秀节目那样末位淘汰。” “哦?不淘汰?” “不淘汰,这些学生接下去是要参加高考的,我们把人家选来一通培训,然后告诉对方你不行,表现最差领盒饭了,这对考生是多大的打击?” “的确如此,这想法很好,”秦姐赞许地看着杨树:“咱们不能中途放弃了谁,那还不如一开始就别给人这样的希望。” “树树是个善良的人,”涛姐也夸赞:“我还没想到这一层。” “我没搞过综艺,看得也不多,这里面有很专业的门道,具体节目流程得找人设计,最终我们来把关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