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杨熙仔细拿炬火照亮,果然发现石门最下方,真有一道缝隙,这巨大石门似乎是安置在一片石台之上。仔细再看石门最上方,竟也是有一道接缝,不知道是什么机关。 杨熙皱眉思索,突然发现一个细节:这石门顶端和底端的缝隙,好像不是横平竖直,而是靠近中间处最紧密,越往两侧,越是宽松。他突地低呼一声:“先生,这石门好像......好像并不是方形,而是...椭圆的!” 若虚先生微微颔首道:“不错,你竟能看到这细微之处,已很是不易。”看若虚先生的反应,应该是早已看出其中奥妙,却只是为了考验杨熙,才让他自行观察了。 若虚先生以手触地,捡起一根枯枝,便开始清理石门之下缝隙中的乱草土石。杨熙连忙也举火向前,捡起一片石片,一起清理起另外一侧。那黄土方才已被若虚先生以真气振散,清理起来却也不难,不过一刻时分,便将那石门上下的缝隙都清理干净。 这时,杨熙才看出,原来这石门顶部和底部都是一道中间高、两边低的石槽,那石门本身却是一块上下皆为半圆形的巨大石板,正正卡在石槽中央。若是从旁边用力,应该可以将这石板推滚开来。 若虚先生又运真气,将那石门两侧阻挡的土块震碎,然后只是随手一推,那石门便轰然向旁边一歪,不费吹灰之力便将那大石移开一人多宽的空间,露出后面一方幽深的空洞。 原来这石板所卡的位置,竟是精细计算过的,只要将两侧石槽清理干净,从两边随便一推,都可以将其推滚开来,但要从前打开这门,却是万万不能。 如此厚重的石门,却设计了如此巧妙而且简单的机关,这究竟是什么人做的?看那石门浮雕,却有点类似秦时形制,难道将禹鼎藏在此处之人,就是那个作《星野分舆图》之人么? 那位先人是如何得到禹鼎,又为何要将其分别藏在神州大地的各处?如此大的手笔,到底是有什么目的?可惜斯人已逝,他当年的意图却是再无法得知了。 有事弟子服其劳,杨熙看着那一人余高、深不见底的空洞,便要在前走入探路。若虚先生却拦住他道:“熙儿稍等片刻,此处可能会有地气淤积,若见明火,就会爆燃。你且退开几步。”杨熙不知道什么是地气,但听了先生的话,便依命后退。 只见若虚先生拾起一段枯枝,在火把上点燃,手指轻轻一弹,就见一溜火光直射进那空洞中去。 火光进入空洞,并未发生爆燃,但也未立即熄灭,而是一路落入那黑暗当中,然后撞在什么硬物之上,发出铿然声响,这才熄灭。借着这短暂的火光,两人看见那空洞并非直上直下,而是有一道阶梯,直直通往地下深处。 第(3/3)页